有太阳能路灯,晚上走路安全多啦! 更温暖了居民的心 初秋的夜晚褪去了仲夏的燥热,似有丝丝凉风吹来,凉爽宜人。在横现河街道跑马村,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镶嵌在夜空中,温暖的灯光倾洒而下,吃过晚饭的村民或悠闲散步、或聊天,小孩子在嬉戏玩耍,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。在村民徐步元家门前的院坝内,左邻右舍的村民围坐在一起一边剥包谷、一边拉家常。这一切都得益于帮扶单位县政府办在“进、知、解”活动中积极为民办实事,在村上安装了80盏太阳能路灯,彻底地解决了村民夜晚安全出行的难题,点亮了村庄的夜晚,更照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,温暖了群众的心。 ▲横现河街道跑马村村民 徐步元:“现在有路灯了,确实好得很,以前我们掰玉米都要背到堂屋,地方小、蚊子又多、还热,纯粹不好干活。现在有路灯了,再多的玉米往这一倒(都能干活),路灯又亮,给老百姓办了一个最好的大事”。 跑马村位于横现河街道的高山上,海拔900至1100米,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半山腰,个别村民住在山梁上。该村虽地处高山,土地条件和自然资源却很丰富,村上建有标准化核桃种植基地,千亩杜仲产业园。村民出门要下山,种地要爬坡,一条安全便捷的道路对村上的发展和村民的出行至关重要。今年6月底,帮扶单位县政府办到该村开展“进、知、解”活动,了解到该村的通村路修建于2006年,村道全长约15公里,4个出口,有510名村民通过该村道出入,脱贫攻坚期间实现的道路硬化全覆盖,但由于村上资金不足,道路没有安装路灯,晚归的村民“摸黑走夜路”,回家很不方便,不仅影响村民早晚出行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特别是到了农忙时节,早出晚归更加不方便。为切实解决群众的诉求,帮扶单位将这件事摆上议事日程,迅速与村委会商议,调查摸排确定安装点和安装数量,解决老百姓心头的这件“烦心事”。“亮了!亮了!我们村道的路灯终于亮了!晚上出行这下方便安全多了!我们村也有夜景了!”村上65岁的大妈看着亮堂堂的路灯,兴奋地说着。 夜幕降临、皓月当空,跑马村乡间路上温暖的灯光倾洒而下,与星光月色交相辉映,变成了一道风景线,点亮了美丽的夜晚,照亮了乡村振兴“路”。 在基础设施“提档升级”的同时,扶持特色产业也是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。跑马村张家庄组的村民周鹏举是该村的乌鸡养殖大户,他成立的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共养殖乌鸡1万余只,带动周边10余户群众共同发展。2021年,由于管护不当,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,亏损严重,丧失产业发展信心。驻村工作队在走访过程中多次去往周鹏举家中了解情况,认为周鹏举为人勤劳上进,乌鸡养殖失败只是因为技术、经验、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后,便鼓励他重拾信心,继续发展乌鸡养殖,并协调解决资金14万元,帮助他购买乌鸡种苗。同时,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从乌鸡疾病防疫、饲养注意事项以及常用药品搭配等进行技术指导。失败是成功之母,周鹏举开始从以往的养殖经验里查缺补漏,通过学习,他逐渐掌握了如何更好地养殖乌鸡技术,如今他新养殖的1000余只乌鸡,长势良好,预计十二月份出栏。“感谢县政府办,感谢驻村工作队,要不是他们多次给我做工作,还给我扶持资金,估计我现在还在自暴自弃。相信这次我养的鸡肯定没问题,以后还要带动更多的村民和我一起发展。”周鹏举信心满满地说道。 如今的跑马村旧颜换新貌,只见村容整洁、环境优美,站在山顶远眺,云山雾海亦真亦幻,令人仿若仙境。安置点上一栋栋陕南风格的“小二楼”拔地而起,一条条水泥路像飘带一样环绕着全村,村内道路沥青硬化,照明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正在奋力描绘着产业兴旺、环境优美、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。 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,县政府办自2021年6月底帮扶跑马村以来,围绕基础设施建设、人居环境整治、产业发展等,与村“两委”密切配合、分工协作、共同商议、共谋发展。花大力气解决村上困难,协调资金解决脱贫攻坚期间历史遗留问题,清理泥石流道路塌方、协调落实杜仲林管护项目、帮助建立村庄道路指示牌等群众烦心事、揪心事。在近期的“百日攻坚战”中,精心谋划部署,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固基础,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群众能力,通过开展宣讲乡村振兴、法律法规等政策、普及夏季防溺水、防汛情、防疫情等知识,开展帮扶走访慰问、排查化解村内各类矛盾纠纷、协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,有力有序推进帮扶工作走深走实。
村民 徐步元